当前位置:首页五险学习公积金

收到一个社保卡和医疗存折,收到一个社保卡和医疗存折的短信

2025-01-20 10:17:37

1. 收到一个社保卡和医疗存折的短信

取消短信业务方法:

1.登陆个人网银登陆。

2.点击 - 账户短信服务 - 短信服务管理 - 选择要办理的账户,点击下一步。

3.勾选短信通知,点击删除。

4.再次点确认、5.删除成功就会显示,已经成功取消了服务。

2. 医保存折取钱有短信通知吗

不可以,柜台开通流程:

1.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前往当地银行网点;

2.填写一张业务办理的申请单,在申请的办理业务一栏选择“短信提醒”,并附上需要绑定的用于接收短信的常用手机号;

3.提交银行卡、身份证原件、业务申请单;

4.根据要求输入手机号码及验证码;

5.即可开通短信提醒业务。

3. 医保卡是个存折

不是的,医保卡不需要绑定手机卡和社会养老保险是卡上,没有必要。

4. 医保存折 医保卡

目前来说都是医保卡。医院看病,直接刷医保卡就可以。

刚开始办理医保卡的时候,会给你医保存折。医保存折里面可以体现出你每个月医保卡里面的钱数。但是我们在看病的时候,挂号,我们一般都会使用医保卡进行挂号。缴费的时候,可以使用医保卡的存折或者是银行卡进行刷卡交费。

5. 收到一个社保卡和医疗存折的短信怎么办

本人亲自带身份证到银行柜台办理取消短信通知业务。

6. 医保存折 社保卡

不是必须换

一般情况下,对于广大退休人员来说,有自由选择使用养老金存折或者社保卡的权利,社保部门也不会强制退休人员必须使用社保卡。不过,社保局的客服人员一般会建议大家办理社保卡,因为相比较养老金存折,社保卡的操作更为方便,并且更容易保存。

而在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地区改变养老金的发放方式,要求把养老金发放到社保卡里,和使用社保卡领取养老金,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就必须去社保中心,办理养老金存折转社保卡。此外,现在使用医保服务,一般都要用社保卡。

7. 社保医保存折

医保卡为社保卡,可以通过社保公众号或者社保局官网注册后查询医保状态。

8. 医保卡能收到短信吗

会的。

但是,医疗保障部门发送的业务经办类短信不会附加任何网址、链接,也不需要持卡人输入任何涉及姓名、身份证号码、金融账号等个人隐私信息。

近期,有不法人员以“医保卡异常将被强行终止”“医保卡升级”或“电子医保卡审核未通过”等为由,向参保人员发送诈骗短信,要求参保人登录(信息内网站为涉诈钓鱼网址)假冒网站上传资料或签署电子协议、办理医保卡。由于点开链接后跳转的页面与国家医疗保障局官方网页非常相似,如果按页面上的提示填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则可能导致银行卡、医保账户被盗刷。

9. 社保卡存钱有短信通知吗

社保卡开通短信提醒主要有以下2种方法:

1、打客服电话

可以直接打社保卡金融账户开户银行客服电话,是哪个银行就打哪个银行的客服电话,如农业银行的客服电话是95599,然后选择人工服务,向客服说明你想要开通的业务即可,这个方法比较适合时间比较紧的朋友。

2、去营业厅开通

携带本人身份证、社保卡、接受短信提醒的手机到社保卡金融账户开户银行网点让银行柜员开通,这个方法适合时间比较宽裕的朋友。如果排队的人比较多的话,也可以在银行大厅的自助终端机上开通,不懂可以找大堂经理帮忙指导一下。

扩展资料:

社会保障卡全国通用,具有电子凭证、身份凭证、信息记录、自助查询、就医结算、缴费和待遇领取等社会保障应用功能,还具有现金存取、转账、消费等金融应用功能。

持卡人可到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开户银行在全国的任一网点激活金融功能。具体激活、密码修改、存取款、挂失、解挂等应用服务,将遵循各合作银行的相关规定。

社会保障卡合作银行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持卡人在申办阶段已经进行过对社会保障卡金融账户银行的选择。

10. 收到一个社保卡和医疗存折的短信是真的吗

因为现在实行一卡通,医保卡和退休金同用一张卡,但是这是两个互不打扰的帐户,医保卡是医保卡的专用账户,而退休金用退休金专用账户,虽然同用一个卡,但是资金不让互相用,养老金的钱是不可能到医保卡里,同样医保卡里钱也跑不到养老帐户里,这是方便老年人,不用两张卡,将来也能在银行当存折卡,也能当购物卡用,也可以当身份证用,坐车也可以用。

11. 收到一个社保卡和医疗存折的短信怎么回事

没事,只要存折上有显示你所存金额即可,回单只是个确认而已。 回执单一般是有的,可能她忘给你递出去了。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您的合作。
版权所有:五学知识网 Copyright © 2015-2025 www.z800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