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五险学习工伤

社保基数个人扣社保金,社保基数是扣除社保后的金额吗

2025-01-15 11:35:29

1. 社保基数是扣除社保后的金额吗

用社保缴费基数计算社保,如下: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2. 社保基数是扣除社保后的金额吗怎么算

社保的基数不是基本工资基数。

  社保缴费基数也叫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依据。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应缴社会保险费。

  登记失业人员、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的,根据其参加培训和就业状况,可向批准该定点培训机构的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补贴。

社保基数和工资的关系:社保基数和工资是直接挂钩的。

  社保基数的计算方法为:工资低于社保下限基数,按下限基数缴纳。如高于下限,按实际去年全年平均工资缴纳。新进员工为第一个月工资为基数;老员工社保基数调整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如工资低于或高于当地最低或最高社保基数,以最低或最高社保基数为缴纳基数。

3. 社保基数是扣除社保后的金额吗怎么查

社保账户余额显示的是个人账户的部分。

1、所谓的社保分和单位和个人交的两部分,个人账户剩余的都是你个人部分的,另外单位缴纳的是进入统筹的,如果你退休了,则这一部分是一起计算来给你退休金的。如果你没退休金而退保了,那么你就只能拿取个人缴纳部分的金额。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谓的社保个人账户余额,就是指您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的余额。 这是个人账户的余额主要是针对您个人开支的余额。 其中是不包括企业承担的费用,因为企业承担的费用需要全额进入统筹账户,这与我们的个人账户余额没有直接关系。

3、不同的人需要缴纳的社保个人部分费用是不同的,一般情况来说,是以上一年的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若是职工的工资收入要高于上一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00%的,那么就会以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200%为你的缴费基数;若是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上一年度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那么就按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员工工资在200%-60%之间的,需要按实际情况申报。若是职工的工资收入无法确定的,必须要按照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确定缴费基数。

4、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时间是3月或者7月份来核定缴费基数,每个地方的的基数都是不一样的。相关部门则需要根据上一年度员工的月平均工资,申请新的基数,需要准备这些一些列的证明。

拓展资料:

所谓的社会保障,全称为社会保险,即是一种再分配制度。 它的目标是为了确保物质和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它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名字,五险一金。五险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4. 社保基数是缴纳社保的金额吗

社保缴纳基数是社会保险缴纳的缴费标准,根据基数与系数核定缴纳金额。

对公司而言,缴费基数就是公司全部员工的工资总额;对个人而言,缴费基数就是个人的月工资。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二、社保特征

特征1:社会保险的客观基础,是劳动领域中存在的风险,保险的标的是劳动者的人身;

特征2:社会保险的主体是特定的。包括劳动者(含其亲属)与用人单位;

特征3:社会保险属于强制性保险;

特征4:社会保险的目的是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

特征5:保险基金来源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缴费及财政的支持。保险对象范围限于职工,不包括其他社会成员。保险内容范围限于劳动风险中的各种风险,不包括此外的财产、经济等风险。

三、社会保险费的征集方式

1.比例保险费制

这种方式是以被保险人的工资收入为准,规定一定的百分率,从而计收保险费。采用比例制,原来社会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补偿被保险人遭遇风险事故期间所丧失的收入,以维持其最低的生活,因此必须参照其平时赖以为生的收入,一方面作为衡量给付的标准,另一方面又作为保费计算的根据。

以工作为基准的比例保险费制最大的缺陷是社会保险的负担直接与工资相联系,不管是雇主雇员双方负担社会保险费还是其中一方负担社会保险费,社会保险的负担都表现为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其结果会导致资本排挤劳动,从而引起失业增加。

2. 均等保险费制

即不论被保险人或其雇主收入的多少,一律计收同额的保险费。这一制度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易于普遍实施;而且采用此种方法征收保险费的国家,在其给付时,一般也采用均等制,具有收支一律平等的意义。但其缺陷是,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缴纳相同的保费,在负担能力方面明显不公平。

综合上面所说的,社保是分为不同的档次,一般缴纳的档次越多,所得到的退休金就会越多,而对于缴纳的基数,我国也是有相关的规定,就是为了可以更好的计算出用人单位该缴纳多少,而劳动者该缴纳多少,这都是有法律依据的。

5. 缴费基数包括扣掉的社保吗

公积金不是按照扣完五险一金来计算的,扣完五险一金计算的是个税。每个城市都有公积金缴纳基数的上下限,如果你在上下限范围内,按照实际工资计算,如果工资高于上限,那就以上限为基数计算公积金缴纳金额。

每月公积金多少取决于两部分,一部分是取决于你过去一年的社保工资平均基金,一部分是单位缴费比例,这个比例一般是5—12%,每月交费多少就用你的基数乘以比例就是个人承担的,单位承担的和个人承担的数额一般一样。

6. 社保基数和社保金额

个人可能要承担10%左右。

社保的个人缴费比例合计10.3~10.5%,公司缴费比例30~33%,也就是说公司缴费金额大概是个人缴费金额的3倍。

4500的缴费基数,个人缴费金额470元左右,公司月缴费1400+,但是公司缴费金额和我们个人没有直接的关系,公司缴费的那些钱都是划入统筹基金由社保统筹支配的。

扩展资料: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7. 社保的扣除以什么为基数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指社会保险参保人一个年度内缴纳各险种计算的基数。其由用人单位申报,是参保人员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计算依据。一般社保缴费基数越高,可支配使用的医疗费用就越多,退休时领取的养老金就越高。

这就是社保扣除基数

8. 社保基数扣多少

应用范围: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职工生育保险。

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可以在3930元至20331元之间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税务局昨日发布《关于2021年度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2021年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最低标准为3930元,最高标准为20331元;应用范围包括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职工生育保险。《通知》要求自2021年12月执行。

9. 扣社保是按社保基数还是工资

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的月平均数作为本年度月缴费基数,其中:新进本单位的人员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参保单位以本单位全部参保职工月缴费基数之和作为单位的月缴费基数。

职工的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是指,职工在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整个日历年度内所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10. 社保缴费基数是扣除社保后的工资吗

一、职工缴纳的社保费,在税前扣除。计算个人所得税时按1960为基数。 二、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每月取得工资收入后,先减去个人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以及按省级政府规定标准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再减去费用扣除额2000元/月,为应纳税所得额,按5%至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您的合作。
版权所有:五学知识网 Copyright © 2015-2025 www.z800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