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产假多长时间,社保产假多长时间可以申请
1. 社保产假多长时间可以申请
领生育津贴,必须是在保状态。如果生育津贴还没下来,就已经离职,可能就无法里领取到了, 因为从申请生育津贴到确认发,需要2个月的时间。
还有,生育津贴是发到公司账户上的,并不是发给个人的。
申领生育生活津贴、生育医疗费补贴的妇女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本市城镇户籍;
(二)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
(三)属于计划内生育;(注意此条)
(四)在按规定设置产科、妇科的医疗机构生产或者流产(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
第十四条(享受生育生活津贴的期限)
符合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的生育妇女,按照下列期限享受生育生活津贴:
(一)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生产的,按3个月享受生育生活津贴;
(二)妊娠不满7个月早产的,按3个月享受生育生活津贴;
(三)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流产的,按1个半月享受生育生活津贴;
(四)妊娠3个月以下流产或者患子宫外孕的,按1个月享受生育生活津贴。
按照前款第
(一)项、第
(二)项规定享受生育生活津贴的生育妇女,还可以按照下列规定享受生育生活津贴:
(一)难产的,增加半个月的生育生活津贴;
(二)符合计划生育晚育条件的,增加一个月的生育生活津贴;
(三)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半个月的生育生活津贴。
生育津贴的领取并不是把相关的材料递交上去马上就可以领取到手中了,一般生育津贴都是直接打入到公司账户上的,也不是直接发给职工个人的。所以,不建议大家在休完产假以后就马上辞职的。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就算把生育津贴打入到了公司的账户上,生育津贴也不是公司可以私自截留的。
2. 社保产假多长时间可以申请延期
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
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0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0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还有的地区对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中男职工的配偶,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
三、生育津贴作用是什么
1、实行生育津贴是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可。妇女生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她们为家庭传宗接代的同时,也为社会劳动力再生产付出了努力,因此对妇女生育权益的保护,被大多数国家接受和给予政策上支持
3. 社保局规定产假多少天
2021年长春孕妇产假目前是国家规定98天+60天,共158天。没听说有继续延长,具体想知道休多少天,申请休假的同时打电话问当地医保局吧,规定难产还可以多休十五天。毕竟企业是按158自然天计算,有的正规大学是按158个工作日算的。有的单位能给158天就不错了。陪产假是15天。医保局可能会说按单位走。
4. 社保产假多长时间可以申请转移
不可以一起转移的。公司交的五险一金,其中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和公积金,如果员工离职以后,只有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是可以转移的,工伤保险是用人单位缴纳的,一旦离职就自动失效,生育保险只能是在职期间休产假或者陪产假用,离职也会自动失效,因为个人是没办法缴纳的,失业保险也是离职就失效,公积金在离职后账户会封存,员工可以带上离职证明把钱全部取出来,没法转移。
5. 社保产假是多久
产假,是指女职工怀孕以后,安安稳稳的到正常生产,可以按照国家和单位的制度规定休假,这个假就是称之为产假。
如果女职工在怀孕中途,以为身体或者其他原因,孩子没有能足月生产,而是怀孕中途流产了,国家规定这种情况也是有假期的,只是时间短一些,这个假期就称之为小产假。
6. 社保产假规定多长时间
有调整。
一、2021产假天数最新规定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对于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对于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对于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可以享受15天产假;对于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二、产假期间社保怎么缴纳
对于女性在休产假的期间,可继续继续享受社保待遇,单位需要按照原有的规定继续缴纳社保以及住房公积金,对于公积金这块,个人需要缴纳的部分可以跟单位协商,由代为代为垫付,待职工休完产假再从个人的工资中扣除垫付的部分,也可以是由个人转交给单位,由单位代为缴纳
7. 社保产假怎么申请
休产假是15个工作日。
一般算法是星期一到星期五算5个工作日,如果中间有法定假日,那就跳过15个工作日一般是3周。
1、产假是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一般从分娩前半个月至产后两个半月,晚婚晚育者可前后长至四个月,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职业女性在休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其工资,辞退或者以其他形式解除劳动合同,职业女性休产假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由社保统筹基金报销相关医疗费和发放生育津贴,职业女性没有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8. 社保交多久可以申请产假
社保连续交满一年才可以领取生育津贴。
生育津贴是女员工在任职期间怀孕,社保局帮助公司给女员工的一部分补贴,一般公司会给休产假的孕妇基本的工资,根据不同城市,你社保交的多,到时行政会在你生育完半年给你申请补贴的,到账是在公司账户,北京能拿到3-5万的津贴呢,可是不少数,所以怀孕了别离职。
9. 社保规定产假多少天
没有买社保也是可以享受产假的。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第八条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10. 产假工资需要到社保局申请吗
如何申请产假
1、女职工根据需要填写《女职工休生育假申请表》;
2、部门核准、签字、盖章;
3、人事处审核同意;
4、休生育假;
5、修完生育假需要填写《女职工生育假销假申请表》;
6、部门核准、签字、盖章;
7、人事处审核同意。
产假规定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4、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
5、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6、晚育产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省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产假工资发放标准
一、保胎假,工资按照病假发
保胎假是由医生开证明,所以按病假待遇发放工资。
二、产前假,工资按八成发
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可请产前假两个半月。部分属于地方法规规定必须给假的情况,单位应批准其休假,工资按照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
三、产假,领生育津贴
产假包括:98天+30天(晚育)+15天(难产)+15天(多胞胎每多生一个婴儿),领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是国家补贴给企业,用来发放产假期间工资的,但它的计算方法与公司在社保处的申报工资基数有关,所以实际中的生育津贴与产假工资并不相等,所以有规定:产假工资和生育津贴,就高领取,简单说来就是:
1、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即员工以往每月的实发工资标准,下同)高于生育津贴,那就按产假工资发放,生育津贴下来,归企业。
2、如果员工的产假工资低于生育津贴,那可以先按产假工资发员工,然后生育津贴下来,将与产假工资的差额补给员工,剩下的还是归企业。
第四,哺乳假,六个半月按照工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女职工生育后,若有困难且工作许可,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单位批准,可请哺乳假六个半月,工资按员工以往每月实发工资标准的八成发,再延长期间按七成发。
11. 社保产假多长时间可以申请补贴
二、晚育津贴和生育津贴区别
晚育津贴目前是已经取消了的,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生育子女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没有晚育津贴。
生育津贴:用于保障女职工产假期间的基本生活需要,应在女职工分娩后3个月内向相关主管部门办理生育津贴申领手续。计算公式为:女职工本人生育当月的缴费基数÷30(天)×假期天数。其中,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补足。
三、生育津贴计算
1、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均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假期天数:
(1) 正常产假98天(包括产前检查15天),较之前90天产假增加了8天;
(2) 晚育假增加30天(新劳动法中未曾出现晚育假,地方出台的生育办法可能会增加此假期);
(3) 难产假。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增加产假15天;吸引产、钳产、臀位产增加15天;
(4) 多胞胎生育假,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15天;
(5) 流产假:怀孕不满2个月15天;怀孕不满4个月30天;满4个月以上(含4个月)至7个月以下42天;7个月以上遇死胎、死产和早产不成活75天;
2、生育医疗费
(1)在医保中心确认生育就医身份就医的医疗费用,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同医院定额结算(超过1万元以上的部分按核定数结算)。
(2)怀孕16周前的突然流产,非定点医院的急诊、产假期间产科并发症按核定的数额报销。
(3)异地分娩的医疗费用,低于定额标准的按实际报销;高于定额标准,按定额标准报销。
3、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1)正常产、满7个月以上流产: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25%;
(2)难产、多胞胎:上年度市职工月平均工资*50%。
4、一次性补贴在一二级医院分娩的,每人一次性增加300元补贴。
备注:生育津贴要在生小孩后,三个月内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