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厦门社保公积金,2024年厦门社保公积金缴纳基数
- ·下一篇:公积金和社保迁移,公积金可以迁移
社保费计算基数,社保费的计算基数
1. 社保费的计算基数
基数查询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社保基数,并发布最新的最低基数和最高基数。一般而言,企业帮员工缴纳的都是最低基数的社保,当然也有些公司会根据上一年度岗位的平均工资作为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
计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2. 社会保险费计算基数是公式是什么
社保缴费基数计算公式:
(一)养老:
1、机关,国企,事业,集体单位是工资总额的29%,单位21% 个人8%
2、私企,外企,民营企业 是工资总额的28%,单位20% 个人8%
3、个人流动的 按自己申报工资的20%来缴费
(二)医疗:
1、有单位的按工资总额的10%+7来缴费,个人2%+7,单位8%
2、个人办理的按当时社平工资的60%来缴费
PS:单位办理的可以享受门诊,药店买药、住院看重症。个人办理的只能享受住院看重症,其他都不行。
(三)失业:
工资总额的3%,单位2%,个人1%
工伤:工资总额的0.5%~2.5%(浮动的根据单位的危险系数来定的,越危险缴费比例就越高)。全部单位出,没有个人部分。
(四)生育:工资总额的0.7%,全部单位出,没有个人部分。
个人办只能办理养老和医疗,失业,工伤,生育都是对公不对私的。
社会保险它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四金缴费比例: 个人缴纳部分 公司缴纳部分
养老保险金= 基数×8% + 基数×22%(好像最近才改成这个比例了)
医疗保险金= 基数×2% + 基数×12%
失业保险金= 基数×1% + 基数×2%
住房公积金= 基数×7% + 基数×7%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由社会集中建立基金,以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生育等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够获得国家和社会补偿和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它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
法律依据: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应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除责令其补交所欠款额外,可以按每日加收所欠款额千分之二的滞纳金。滞纳金收入并入社会保险基金。
3. 社会保险费的计算基数
一、参保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可以为职工工资总额,也可以为本单位职工个人缴费工资总额基数之和,但在全省区市范围内应统一为一种核定办法。
单位职工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原则上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基础,在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60%—300%的范围内进行核定。
特殊情况下个人缴费基数的确定,按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劳办发〔1997〕116号)的有关规定核定。
4. 缴纳社保费标准基数怎么算
1.社保缴费基数是指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为缴纳基数,举例:社会平均工资是1000元,缴纳的基数可以是600元—3000元。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有所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
2.缴费工资指数是指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人员历年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称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由参保人每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地上年的职工平均工资,得出缴费当年的缴费工资指数,如此每年计算一次,到退休时把每年的缴费工资指数相加,再除以实际缴费年限得出。
3.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与养老金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平均缴费工资指数高,养老金待遇就相应提高。个人平均缴费指数反映职工在整个缴费年限或连续计算的若干缴费年限中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是计算过度性养老金(退休金)的重要指标。
扩展资料:
社保缴纳基数的计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5. 社保费的计算基数是多少
缴费基数为8000,这个缴费水平在南京这边已经很高了,如果仅仅算社保这一块的话,那一个月下来,按照南京市的个人缴费比例,养老0.08,医疗0.02,失业0.005,个人月缴费金额是8000*(0.08+0.02+0.005)=840元。再加上10元大病救助,个人月缴费金额就是850元。
6. 社保缴费基数的计算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交;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交;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7. 社会保险的计费基数
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的月平均数作为本年度月缴费基数,其中:新进本单位的人员以职工本人起薪当月的足月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参保单位以本单位全部参保职工月缴费基数之和作为单位的月缴费基数。
职工的上年度工资收入总额是指,职工在上一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整个日历年度内所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8. 社保缴费基数和社保费怎么计算
一、每年有一次调整缴费基数。
有的地区是每年四月开始调整,有的是七月,还有的地区不跨年度,每年的一月。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每年要调整一次。调整缴费基数,是根据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确定的,因此,要等到统筹地区公布上年社会平均工资之后,才能进行调整。
二、社保缴纳基数计算方法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资收入为缴费基数。
(1)职工工资收入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300%的,以当地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300%为缴费基数;
(2)职工工资收入低于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60%的,以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
(3)职工工资在300%—60%之间的,按实申报。职工工资收入无法确定时,其缴费基数按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公布的当地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工资确定。
每年社保都会在固定的时间(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数,根据职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资申报新的基数,需要准备工资表这些证明。
9. 社保费如何计算职工缴费基数
企业职工退休当年的基数一般计算方法如下,如果当年所在省份没有公布缴费基数,则还是按照以前基数缴纳,待省缴费基数公布以后,企业和个人多退少补,缴费基数在60%-300%之间。
企业人事会根据公布的基数进行计算,并通知到个人。全部完成后才能参加退休手续。
10. 社保费的计算基数是什么
能决定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和养老保险等待遇水平高低的缴费工资就叫社保基数。
社保基金是社会保险缴费标准的简称,也叫缴费基数。
2014年以后,所有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执行统一的生活保险制度。
缴费基数的高低预示着社保待遇的高低,它们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教师的社保基数即缴费基数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教龄工资和绩效工资以及国家规范之后的津补贴。也就是教师个人的应发工资或者是总工资。
教师的社保项目有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职业年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大病救助保险,共计是“六险二金”。
个人缴费比例占总工资的27.47%,国家给予补贴的部分占社保基数的38.94%。也就是讲,个人缴纳27.47元/月,单位就会给予38.94元/月的补贴。那么,个人的社保基数越高,单位给予的补贴也就会很高很高。
所以说,要想让自己的养老金等待遇非常好,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提高社保基数。下面是我2017年~2018年度的社保基数:
再看看2018年~2019年的缴费基数即社保基数:
从上面两个图中可以看出社保基数的变化,和由此带来的住房公积金月缴存额的变化。是不是很大呢?
这就是社保基数。怎样才能提高社保待遇?你明白了吗?
结语:社保基数的决定性作用真的是很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