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经验技巧Word经验word图文

怎么给word文章加段落序号

2025-04-21 08:56:25

1.怎么让Word另存文档时自动保存成序号加一的文档

..哥们``这是我在SOSO上找的。

COPY过来的。不介意自己可以看看: 1)一般常用规范 这里以16开图书的版式作简要说明。

版式可以活泼多样,根据需要,还可以变换字体,变换章、节、目的居右或居左格式,增加底纹、图案,设计页眉、脚注等。 (1)章题一般应另页起,居中占五行。

节题居中占三行。章题紧接节题时减一行,即共占七行。

目题占两行,一般可居左顶格或前空二字。标题五字以上时字间不留空,四字字间为半空,三字字间一个空,二字字间空两个空。

(2)标题用黑体。章题一般可用三号或二号字,节题用四号或三号字,目题可用五号或小四号字(开本一般不小于16开本时)。

正文一般用宋体五号字,行间距为半个字。附录可用小五号字或五号字。

(3)文中图稿位置应与正文所述相对应。文与图一般应在同一页,最多不超过下一页。

图稿大小要合适,图的周围与正文的距离保留约5mm空白(约14.3磅)。图题在图下居中。

图题字用小五号,图中文字用六号字。当图小于版心一半时,应当串文,单张图在页码一侧,多张图左右串文平均分布版面,图应避开标题或标题居右。

三张小图应排成品字形,或根据文字内容艺术排列。 (4)文字表格位置应与正文中所述相对应。

表题在表上方居中或居左,表题字用五号黑体,表中文字用小五号(或六号)宋体。表的周围与正文距约为5mm空白,表宽应撑满版心,四周的框线用粗线。

建议尽量采用国内外科技编辑界推荐的三线表。 (5)公式左右居中,序号居右,与正文距离约5mm。

(6)在黑体汉字中间穿插英文或数字时应同为黑体。 (7)如果书中有页眉、页脚,页眉中书名放在双页,章题应放在单页,若章题放在双页,则单页应放节题。

页码一般选择外侧位置,也可以居中。 (8)练习题、参考文献等一般使用小五宋。

(9)每段行首前空两字。 (10)每行之首不能排名号、分号等标点符号,不能排后半个引后、括号等。

(11)行末不能排前半个引号、括号。 (12)标题不能排在页末,即不能背题。

(13)单行不能成页,单字不能成行。 (14)表格换页接排时要重加横向栏目,不加表序和表题,在右上角加“续表*”的字样。

2)WORD排版规范 WORD排版除应执行上述一般常用规范外,还应遵循以下各项规范: (1)应使用样式与模板。 提供WORD带盘的作者,请熟悉并使用样式和模板,以提高工作效率。

其中段落样式包含影响段落外观的格式,如缩进、行间距、文本对齐方式。字符样式包含影响文本字符的格式,如字体、字体大小、字间距等。

标题与正文等格式请使用WORD中标题1、标题2……及正文应用格式。标题用黑体。

正文行距一般设定为“最小值”15.7磅(即1字)。 模板保存了能简化工作的样式、宏、自动图文集词条等设置。

使用同一模板来创建一本书稿的所有文档,既能够保证全书所有格式的统一,又节省时间和精力。对于使用相同样式编排格式的文档,应使用相同的模板。

请用WORD中样式功能定义章、节、目及正文,并全书统一。 (2)通过更新样式来修改格式。

(3)将文档样式连接到模板。 (4)一般可以用WORD绘图工具绘制图形。

图中文字用6号宋体,箭头“←”,线条粗细1/4。所作图形要比例适中,美观大方。

(5)版式设计。 版式设计包括对版心尺寸、标题、正文、书眉、页脚、字体、字号、字间距、行间距等定义。

2.word中怎么加行号

第一步,打开Word文档,选择“视图”→“页面”命令把当前文档设置为页面模式。这一点很重要,其他模式是看不到这个效果的。

第二步,在打开的Word文档中用鼠标选中要添加行号的段落。

注:如果要给整篇文章加上行号,或者希望在文章输入过程中自动添加行号,则无需此步骤。

第三步,选择“文件”菜单下“页面设置”命令,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并单击“版式”标签。

第四步,在“版式”选项卡中找到最下面的“预览”设置部分,在“应用于”选项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整篇文档”或“所选文字”。

注:如果没有在文档中选择任何文字,则不会出现“所选文字”项。

第五步,单击下面的“行号”按钮,出现“行号”设置对话框。首先选中“添加行号”复选框,然后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置“起始编号”和“行号间隔”。其中“距正文”用来设置行号与其正文之间的距离;“编号方式”中选择是“每页重新编号”、“每节重新编号”还是“连续编号”;最后单击“确认”按钮退出“行号”设置。

第六步,单击“确认”按钮退出“页面”设置。此时你就会看到行号出现在正文的左边。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您的合作。
版权所有:五学知识网 Copyright © 2015-2025 www.z800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