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年级科学,用实验证明雨是怎么形成的
1.小学4年级科学,用实验证明雨是怎么形成的
一、提问,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你都知道哪些有关天气的自然现象?学生答:学生1:风、雨学生2:霜、雾、打雷学生3:雪、冰雹学生4:阴天、晴天、台风……老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有风、雨、雷、电、霜、雾等,在这些自然现象中,你想不想知道雨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答:想)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九课雨的形成(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一)研究小水珠形成的条件出示课件,(叶子上的露珠,刚从冰箱拿出的饮料瓶上有许多小水珠)。
老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现象(学生:都有小水珠)出示课件问题(1、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2、形成这些小水珠的条件是什么?)小组同学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答:学生1 :我认为和温度有关。
学生2:我认为和水蒸气有关,因为叶子上有小水珠,不是雨水,所以我认为和水蒸气有关。学生3:我认为和冷热有关。
老师:同学们各有各的观点,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要想验证自己的想法,我们需要做一个小实验,下面,我们找一找这个实验需要用哪些材料?学生1:有两个烧杯,两个玻璃片,一个酒精灯学生2:还有试管夹,火柴,热水老师:同学们再看一下实验提示,这个实验中有哪些相同条件?不同的条件?学生答:学生1:相同的条件是同样大小的烧杯,同样多的温水学生2:同时盖上同样大小的玻璃片学生3:不同条件是玻璃片的冷热不同学生4:相同的条件是同样大小的烧杯;同样多的温水;同时盖上大小相同的玻璃片,不同条件是:玻璃片的冷热不同。 老师:这是个对比实验,在众多相同的条件下,只有玻璃片的温度不同。
老师:同学们看看咱们实验桌上的玻璃片温度相同吗?(学生:相同)。怎样让玻璃片冷热不同呢?(学生:加热)用什么加热?(学生:酒精灯)老师:同学们加热玻璃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在加热玻璃片的时候一定要均匀加热,防止玻璃片炸裂。
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教师巡视指导,提示点燃酒精灯,注意安全)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学生:我看到加热的玻璃片上没有小水珠,没有加热的玻璃片上出现了小水珠(学生2、学生3回答同上)老师:那么同学们认为小水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1:小水珠形成需要大量的水蒸气学生2:还需要遇冷的条件学生3:有水蒸气,遇冷就能形成小水珠教师板书:小水珠形成的条件: 1、水蒸气;2、遇冷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学生叙述凝结概念,并且反复默记,教师检查2个学生背概念情况老师:凝结就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那么谁还能举几个生活中的凝结现象的例子?学生1:锅里烧开水后,锅盖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学生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过一会儿,瓶壁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学生3:冬天家里做饭的时候,玻璃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
学生4: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屋外走到屋内,镜片上会有小水珠老师:大家说得很棒,但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哪些凝结现象呢,我们看一下图片出示课件(地膜、蔬菜大棚的小水珠、浴室镜子的小水珠)老师总结:地膜、蔬菜大棚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塑料膜会形成小水珠,我们洗澡的时候,浴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凉的镜子,就会形成小水珠。 (二)深入研究雨的形成老师:看来同学们对凝结现象已经很了解了,那我们能不能根据小水珠的形成过程来设计一个模拟雨的形成的实验呢?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由组长把讨论结果写在计划书上(学生讨论,汇报设计方案)学生1:需要的器材:锅盖、电热锅、水把水掉进电热锅里加热,等冒出水蒸气以后,把锅盖儿盖上,锅盖上就会有许多小水珠落下来。
学生2:需要的器材:罐头瓶、大量的热水、一些冰块、保鲜膜先把罐头打开,然后倒入大量的热水,再把保鲜膜铺在瓶口,最后把冰块放在保鲜膜上,过一会儿,就会有小水珠滴下来。学生3:需要的器材:洗澡盆、热水、塑料澡罩先在洗澡盆里装满大量的热水,再把澡罩罩上,过一会儿,澡罩上就会有许多小水珠从澡壁上流下来。
学生4:需要的器材:烧杯、酒精灯、玻璃片、温水、火柴、三角架、石棉网、冰袋先把酒精灯放在三角架的下面,把酒精灯点燃,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把水倒入烧杯里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等有大量水蒸气产生时,把玻璃片盖在烧杯上,再在玻璃片上放在冰袋,过一会儿,就会产生小水珠落下来。 学生5:需要的器材: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杯、泡沫、冰块、瓶盖把泡沫放在酒精灯底下,再放上三角架,然后把酒精灯点燃,然后把石棉网放在三角架上,再把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再把温水倒入烧杯中,把瓶盖放在烧杯上,把冰块放在瓶盖上,过一会儿,就会有小水珠落下来。
学生6:需要的器材:瓶子、瓶盖、一块冰块、大量的热水先把瓶子里装上大量的热水,然后把瓶盖倒盖在瓶口,最后把冰块放在瓶盖上,过一会儿,就会看见有小水珠落下来。老师:同学们设计的很不错,不过有些实验不能在实验室里做,但可以在家里做,你们如果感兴趣。
2.雨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
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
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
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
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 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
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3.小学科学,雨是怎样形成的ppt课件
雨的形成
由液态水滴(包括过冷却水滴)所组成的云体称为水成云.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由冰晶组成的云体称为冰成云,而由水滴(主要是过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同组成的云称为混合云.从冰成云或混合云中降下的冰晶或雪花,下落到0℃以上的气层内,融化以后也成为雨滴下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在雨的形成过程中,大水滴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水滴半径增大到2—3mm时,水分子间的引力难以维持这样大的水滴,在降落途中,就很容易受气流的冲击而分裂,通过“连锁反应”.使大水滴下降,小水滴继续存在,形成新的大水滴.这是上升气流较强的水成云和混合云中形成雨的重要原因 .
简单点说,就是水蒸发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遇冷,凝结,落到地面,形成雨.你洗澡的细心观察一下屋顶,水大到一定程度会掉下来,这个过程就是下雨的过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