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上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买社保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
1. 买社保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
缴纳生育保险,待遇有哪些?缴纳生育保险可以领取的生育待遇主要有:女职工生育发生的医疗费用(生育期间的医疗费用可以少花钱)、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实施计划生育手术发生的医疗费用;生育补助金(男职工配偶、灵活就业人员)。
当然了,生育津贴不是人人都能领,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1、社保条件。
女性员工连续缴纳社保的时间符合当地的生育津贴社保领取条件,有的地方要求社保连续缴纳一年的时间才可以享受生育津贴,有的地方要求只要缴纳就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了。
2、其次符合当地的计划生育政策。
生育津贴具体公式:女职工领取的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0(天)*产假天数。也就是说,生育津贴能领多少,取决于平均工资、产假天数。
产假天数各地区规定也不同,例如北京除享受国家规定的98天产假外,可另享受生育奖励假30天,也就是女职工最少可享128天产假。
举个简单的例子:
某公司上年度月平均工资为10000元,该单位小红今年休产假,那么小红的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上年度月平均工资/30(天)*产假天数=10000/30*128=42666元钱。
2. 社保买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保险
社保生育保险是需要缴满10个月的时间才能报销生孩子的费用。并且必须登记,怀孕在登记时间之后才给报销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第五十五条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五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3. 买社保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吗
不可以。生育津贴领取的条件是:缴费满1年并继续缴纳的。只交了半年的不能领取生育津贴的。社保中的生育保险并不是只有女性职工才可以享受,不论男女都是可以享受生育险待遇的。要知道,只要参加工作,单位统一给缴纳的社保都是包含生育保险的。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在职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如果女方没有缴纳保险,男方单位有缴纳社保的话,也是可以用来报销的。
4. 社保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要交多久才能报销具体是指到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缴费未中断且已连续缴费满一年。
另外,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职工生育保险范围,不能享受生育保险有关待遇的, 凡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并且连续缴费满一年的,可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及实施计划生育手术费用报销和津贴。
具体是指到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缴费未中断且已连续缴费满一年。另外,参加生育保险的男职工,其配偶未列入职工生育保险范围,不能享受生育保险有关待遇的,在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时,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规定的支付标准报销50%的生育医疗费。 请问生育保险要交多长时间才可以报销?请教各位,生育保险要交多长时间才能在生孩子的时候报销医药费?是10个月还是12个月?女方交满10个月就可以了男方要交满12个月。
5. 社保缴纳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
产前要保证至少缴满一年,且生产前这一年必须要连续,不能断档,而且必须全都是已划账状态,不然社保局系统会显示处于欠费状态。
只有生育险满足以上条件,才可以领生育津贴,也才可以报销生产费用。如果不满一年,相当于生育险未达到生效条件。
6. 社保购买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吗
一般一个月内报销。
二、生育保险报销流程
(一)生育津贴
1、所需材料:
《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生育服务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婴儿出生证明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医学诊断证明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申领生育津贴人员信息登记表》一式两份(须用黑色签字笔填写)。
注:以上复印件必须用A4纸。
2、提交时间:每月1-10日(婴儿出生后的2个月后办理)。
3、经办流程:单位经办人持以上材料上报社保中心,受理审批后30个工作日支付生育津贴费用。
符合享受晚育(满二十三岁)奖励津贴条件的,夫妻双方应在《申领生育津贴人员信息登记表》中选择享受晚育津贴的对象,且夫妻双方本人签字确认,并由双方单位盖章。
夫妻双方均已参加生育保险的,由女方单位填报《申领生育津贴人员信息登记表》;女方未参加生育保险,男方已参加生育保险,且由男方享受晚育津贴,则男方单位须填报《北京市申领生育津贴人员信息登记表》(一式两份)并进行申报工作。
(二)生育医疗费用(产前检查)
1、所需材料:
《生育服务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
婴儿出生证明复印件一份;
医学诊断证明书复印件一份;
所有收据、处方(中、西药费)原件,按日期先后顺利整理齐,(诊疗费4元可报销);
《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手工报销申报表》一份(须用黑色签字笔填写)。
2、提交时间:每月1-10日(婴儿出生后的2个月后办理)。
3、经办流程:参保单位经办人持以上材料上报社保中心,受理审批后30个工作日支付生育医疗(产前检查)费用。
7. 医保交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
生育险是专门为女性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可以给女性带来报销生孩子的费用。报销的比例是多少?参保人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满6个月的,不能享受生育医疗待遇;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满6个月不满12个月的,按定额标准的30%支付。
生育险是专门为女性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生育险可以给女性报销生孩子的费用,但是投保人需要缴纳生育险达到一定期限才能报销,那么生育险交多久生孩子可以报销呢?
生育险交多久生孩子可以报销?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如下:
1、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
2、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参保人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不满6个月的,不能享受生育医疗待遇;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满6个月不满12个月的,按定额标准的30%支付;连续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满12个月以上的,按定额标准的100%支付 。但可能每个地方政策不一样,建议咨询当地的社保局。
生育险报销哪些费用?
报销范围:在孕期、产期内,因妊娠、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发生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医疗费用。
主要包括:产前检查费、生产时的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诊治费也算在内。
生育险除了可以报销费用之外,还会提供产假和生育津贴。
一般来说,正常生育基本产假是98天,如果出现难产、多胞胎、晚育等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产假天数。
生育津贴相当于产假工资,按天计算,所以每个人的会有所不同,跟休假时长有关,计算公式:生育津贴=本公司全体员工上年月平均工资÷30天×休假天数。
目前生育险和医疗险是合并在一块了,但是不会影响生育险的待遇。
生育险是给女性的一种保障,那么生育险需要交多久才可以报销呢?报销范围:在孕期、产期内,因妊娠、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发生的符合相关规定的医疗费用。主要包括:产前检查费、生产时的住院费、手术费、药费等,因生育引起并发症的诊治费也算在内。
8. 社保交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
答可以
上海生育保险缴费满一年可以享受正常生育津贴,不满一年只能享受最低标准。
除了在职妇女,还有以下两种情况有可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A、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人员,参加本市城镇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建立了个人账户的;
B、具有本市户籍的失业妇女,从业时按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并建立了个人账户的。
9. 生育险买多少个月可以报销
用人单位至少要为职工在生育前连续足额缴纳生育险满12个月以上,如原来交生育险超过12个月,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即使处于失业状态,按照相关规定也可以报销生育保险的。对于生育险缴纳多久才能报销,不同的地区有所不同,具体情况还要以当地政策为准。
10. 社保交几个月可以报销生育险
可以。
1、新参保的职工医保,也就是首次参保的并连续缴满3个月的,不含补缴年限,可以按规定享受职工医保的报销。
2、中断缴费3个月以上重新参保的职工并连续缴费满3个月的(不含补缴年限),按规定享受职工医保的报销。
3、连续缴费不满3个月的,不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医疗费报销待遇。
4、中断缴费不满3个月的,重新参保缴费后可以按规定享受职工医保的报销,但是中断期间不享受待遇。
5、若职工医保中断后确已连续缴满5个月,按规定是可以享受职工医保报销待遇。
职工医保的缴纳分为新参保和中断后缴纳的情况,具体的报销待遇享受时间不同地区有不同规定,具体的以当地规定的医保政策为准。
11. 生育险要买几个月才能报销
生完孩子报销生育险一般是在第二个月,最晚当年内报销即可。
生育保险报销条件:
1、用人单位为职工累计缴费满1年以上,并且继续为其缴费;
2、符合国家和省人口与计划生育规定。
【法律依据】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