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五险学习劳动保障2024年医保报销标准

社保能合并吗,在不同省份交的社保能合并吗

2025-01-07 10:54:43

1. 在不同省份交的社保能合并吗

两省社保卡是有冲突的。一个身份证一个人只能买一个社保,在同一地区,无法交两份。

1、不同地区的,可以交,但没有意义,待全国联网、清查或退休时,如果发现两处交社保的,不同时期的累计计算缴费时间和缴费金额;

2、如果新工作单位与现参保地是同一地区的,不用办理社保迁移手续,到新工作单位报原社保号给办理社保工作人员续缴即可;

3、如果新工作单位与现参保地不是同一地区的,需要到原参保地社保局申请办理迁出社保办理一张缴费凭证,在新工作地办理好新社保帐户后,再拿这张缴费凭证到新参保地社保局申请异地社保帐户合并即可

2. 两个不同省份交的社保可以合并吗

第一步:在转入地社保局已经正常参保。

想要将异地社保转入当地,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在当地参与社保,有了个人账户信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转入操作。

第二步:带齐资料到转出地社保局开具缴存证明。

转移合并社保的第二步,就是到转出地开具社保缴费凭证。

一般各地要求的开具方式有所差异,比如深圳,带身份证和社保卡去任一社保局的自助设备上即可完成,一分钟就可以拿到手。

还有的省市更方便操作,比如长沙,提供网上开具缴费证明的方式,想要异地转移的朋友,连路费都省了。

第三步:带齐资料到转入地社保局办理合并。

带齐缴费凭证,个人身份证和户口簿到转入地社保局办理合并,将这些资料交给社保局的工作人员之后,就可以耐心的等待社保的转入合并了,各地时间有所差异,一般在半年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转移社保只能转移养老和医疗,所以有这两个凭证就可以了。并且转移时只转移个人部分,单位缴交的部分进入统筹账户,只记录缴费年限。

3. 不同地区交社保可以合并吗

2个地方交了社保怎么并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及更换工作导致在不同地方交了社保,这是情况非常普遍了,根据社会保障法的相关规定,一个人只能在一个地方办理退休领取养老金,因此只要在当地社保局办一个迁入证明寄往异地曾参保过的社保所办理迁出,那么就可以合并到当地了,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办理的!

4. 同省的社保可以合并吗

不可以合并

不能直接的合并,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文件规定,参保人在两地以上同时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重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应按照“先转后清”的原则,由转入地经办机构负责按规定清理。参保人流动就业,同时在两地以上存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在办理转移接续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本人协商确定保留其中一个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账户,同期其他关系予以清理,个人账户储存额退还本人,相应的个人缴费年限不重复计算。

5. 社保不同省份可以合并吗

不能自动合并,原因是社保卡没有全国联网,不能两地通用和合并。

目前全国社保未联网,是不会合并的,需要到各个地方开具参保凭证,交到退休城市做合并,如果说当事人是跨地区缴纳社保的,并不属于在同一个社保局交纳自己的个人社保,社保是需要个人来自己转移的。只有转移之后你才可以合并累计计算缴费年限。

6. 不是在一个省交的社保能不能合并在一起

可以合并,省内地域不同,类别也不一样(例:新疆省内边远地区和省城,南北疆都有差异)交费基数有差别。最终领退休金时以退体所在地为准。

7. 在不同省份交的社保能合并吗怎么办

同时缴纳两份社保并不能在退休之后领取两份退休金, 必须进行合并, 选择留下自己觉得最合适的账户, 把另一个账户进行清理。 把两个社保账户合并之后, 被清理的那一个社保账户里面的金额可以取出来, 但是只能取出个人缴纳的那一部分, 单位缴纳的费用是无法退回的。 合并社保时需要带上以下材料:

1.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

社保卡原件及复印件;

3.

异地相关社保机构开具的相关养老保险参保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4.

个人书面申请(本人签名、盖手印)。

8. 在不同省份交的社保能合并吗北京

可以。因为北京是户籍所在地,你在外省缴纳社保不影响在北京办理退休。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干部年满五十五周岁、女职工五十周岁),把社保全部转移到北京,与之前缴纳的进行合并,社保缴纳满十五年即可办理退休,领取退休金。

9. 在不同省份交社保最后怎么合并

社保在省内不同地方交能合并。一般合并地方是户籍所在地,要么社保交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合并,有些进入官方网站,在网络上进行合并到一个地方。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如果有错误请反馈给我们更正,对文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不承但任何责任,谢谢您的合作。
版权所有:五学知识网 Copyright © 2015-2025 www.z8000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